问:孩子5岁,确诊多动症后,我听别人说这是疑难杂症,很难治,心里特别焦虑,想知道多动症属于疑难杂症吗?
多动症不属于疑难杂症,它是儿童发育过程中常见的行为问题,有成熟的评估与干预体系,通过科学干预,多数孩子能明显改善症状,家长无需过度焦虑。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每年接诊大量多动症孩子,通过规范的“评估-干预-随访”流程,80%以上的孩子在干预后能正常参与集体生活、适应学习节奏,不存在“难治”的情况。
之所以有人认为是疑难杂症,多是因为“延误干预”或“干预方法不当”——比如孩子症状已较严重才就医,或仅依赖单一方法(如单纯说教),导致效果不佳。而早期干预、方法科学的情况下,多动症的改善过程通常很顺畅,与“疑难杂症”的特点完全不符。
问:多动症的诊断会不会很复杂?担心医生判断不准,耽误孩子。
多动症的诊断有明确的标准与流程,并不复杂,专业医院会通过“多维度综合评估”确保准确性:结合家长提供的行为记录(如每天的分心、冲动次数)、幼儿园老师的反馈(如在集体中的表现)、医生的游戏化观察(如孩子玩玩具时的专注度),以及专业量表测评,综合判断是否为多动症,避免“单一症状下结论”。
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的诊断流程注重“家长参与”,医生会详细询问孩子的日常细节,比如“孩子能否专注玩10分钟玩具”“是否经常主动与同伴分享”,确保信息全面。有位家长担心诊断不准,实际诊断后发现,医生的判断与孩子的真实情况高度契合,且会耐心解释诊断依据,打消了家长的顾虑。
问:治疗过程中会不会出现“没效果”的情况?担心花了时间精力,孩子却没改善。
治疗过程中很少出现“完全没效果”的情况,多数“效果不明显”是因为“方案未适配孩子”或“家长配合不足”,通过调整方案、加强配合,通常能看到改善。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会定期随访,根据孩子的进步调整训练内容——比如孩子专注时长已达标,就会增加任务难度;若家长反馈某类训练孩子不配合,会换成更贴合孩子兴趣的方式。
有位家长曾反馈孩子干预1个月后效果不明显,医生了解后发现,训练内容与孩子兴趣不符(孩子喜欢汽车,却用拼图训练),调整为“汽车主题的专注力游戏”后,1周内就看到孩子专注时长延长,可见“方案适配”的重要性。
问:如果之前在其他地方治疗效果不好,换医院会不会有改善?担心换医院也没用。
若之前治疗效果不好,换专业医院调整方案,通常能有改善,核心是“找到适配孩子的干预方法”。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接诊过不少在外院治疗效果不佳的孩子,通过重新评估,发现多是因为“训练内容与孩子年龄不匹配”(如让3岁孩子做复杂的桌面训练)或“缺乏家庭配合指导”,调整方案后,多数孩子能逐步改善。
比如一位5岁孩子,之前的训练以静态桌面活动为主,孩子抵触明显,换院后医生根据孩子喜欢运动的特点,设计“户外专注力游戏”,孩子配合度大幅提升,1个月后症状就有明显改善。医生建议:“治疗效果不好时,不要放弃,可尝试换专业医院重新评估,找到更适合孩子的方法。”
温馨提示:
多动症不属于疑难杂症,有成熟的干预体系,家长无需因误解而焦虑。若孩子确诊或治疗效果不佳,可通过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的在线咨询,详细说明孩子情况与之前的干预经历,获取专业建议;若需换院治疗,可提前预约挂号,带孩子进行全面评估,制定适配的方案。早选对专业机构、早调整干预方法,才能让孩子更快改善症状,避免不必要的拖延。